close
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0240200/

上星期和韻聿、宜倩、真儀跑去光點看了。

片名翻成「禍水」,其實在我看來還不錯,因為有些不同層次的意涵,
但是整部電影卻讓我們四人都覺得有些差強人意、定位不明。

才七歲的小女孩,因為根本不認識的丈夫過世了,被迫開始守寡的生活;
印度對女人是很嚴苛的,早婚,一旦變成寡婦,就要一輩子守貞、被社會遺棄,
即便那只是一個七歲的小女孩,也得遵從社會法律的規範。

時為印度建國運動起步,甘地正為了不合作運動而被英國軟禁,
傳統社會中,還是有許多印度人為了享受權力,擁抱英國政權,
但也有不少的有為青年為了理想而追隨甘地。

整部片的主軸,該是印度女性的壓抑情況,佐以印度的民族主義議題吧。
可以導演的處理手法,讓人真的是抓不到她的觀點與氣魄。

首先是選角問題。
使用小女孩的視角沒有問題,透過天真的眼光更可突顯社會的殘酷,
但是不知是否因為和加拿大合資,男女主角還是不脫西方審美觀的窠臼。
難道非得要俊男美女,才能夠詮釋受到壓迫的男女主角嗎?其實這樣反而削弱了故事的衝擊力道。

再來是刻版印象。
片中的壞人肯定是腦滿腸肥的痴呆樣,好人肯定是外表較出眾腦筋較清楚,
甘地最後給人的驚鴻一瞥充滿「空靈氣質」(套句宜倩的評語),而男主角則是高大帥氣充滿理想勇往直前。
當導演透過故事似乎努力想打破刻板印象的時候,她卻同時塑造了更多刻版的形象──
讓我想到David Henry Huang的M. Butterfly。

然後是戲劇張力處理。
既然要處理尖銳的問題,我想衝突是在所難免的,但如果在這時還企圖媚俗,就會變得不上不下。
很不幸地,導演的手法令人馬上察覺到她的顧慮,也馬上感到她的作繭自縛。
上述的刻版印象也在這裡佔了部份比重:
難道所謂的好人,如男主角,他過於理想空談的民族主義不值得戳一下嗎?
讓他從頭到尾一副憂鬱小生的樣子,大放厥詞,卻讓人難以產生認同感。

還有每當張力緊繃,氣氛熱度上揚時,下一刻肯定是角色們狂歡、開心的鏡頭,
加以伴隨整部片的炫麗鮮豔色彩和喧鬧的背景音樂,原本醞釀的情緒和衝擊便化解於無形。
所以在觀眾心中造成的影響和所謂的「啟示」也淡化掉。

還是印度也像中共一樣會以意識形態打壓批評政府文化的作品?

主軸線不明。
上面提到張力不夠突顯,其實這也帶到主軸線不明的問題。
說過本片似乎以探討印度婦女(特別是寡婦)的地位及思想為主,以民族主義背景為輔。
很可惜的是,導演花了很多工夫去營造氣氛和小細節,卻因為重點太過分散,
那些小細節又帶不出一個集中的力道,所以反而變成什麼都沒顧好。
民族主義議題淪為大花束中的「滿天星」,而婦女地位卻因為導演的媚俗而沒有突出。

最後刻意美化的結局,也讓人不知道從何深思起。

過度刻意的主題。
標題為water,所以片中使用了大量水的意象。原來是十分契合主題的,
但因為過於濫用,所以在某些程度上反而予人太過刻意的感覺。

不過也是有優點的。
前被被我批了一大堆,但本片並非真的一無是處。
其實被列為缺點的音樂、色彩選用的問題,光就審美觀點,是十分值得讚賞的。
另外某些小細節,感覺好像很不經意地拍到了某些對話、肢體語言,
不過那些小片段帶來的意涵,其實遠比刻意經營的主角劇情,要有震撼力得多。

總之,無論如何,本片還是值得一看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莎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